党风廉政宣教月 | 廉洁文化创意作品展播(二) ——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廉洁传承

日期:

2025-07-23

点击次数:

  导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廉洁文化正作风、树新风,推动公司“心至廉 路致远”廉洁文化理念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公司纪委于党风廉政宣教月期间策划推出系列廉洁文化创意作品展播活动。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廉洁传承——本期让我们共同走近西藏生产队长与解放军的故事。

   一九七二年的西藏,天空蓝得近乎透明。一辆老解放牌汽车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驶,发动机的轰鸣声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驾驶室里,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紧握方向盘,身旁的排长为了查看后方车队情况,在推开那扇锈迹斑斑的车门时,凛冽的山风卷走了工具箱里几十元钱——那是一个军人整月的工资。纸币如蝴蝶般飞向路边劳作的藏族农民中,车上的人却浑然不觉。

  接下来的日子,当地生产队队长格桑每天都会在公路边守候。每当有军车经过,这位藏族汉子就用生硬的汉语喊着:“同志,丢钱了吗?”高原的阳光在他黝黑的脸上刻下更深的皱纹,但他始终坚持着这个自发的“寻人启事”。

  半个多月后,当车队再次经过时,格桑队长终于等来了答案。他激动地召集那日在田间劳动的社员,那些藏族同胞从怀中掏出保存完好的纸币——五元的、两元的、一元的。有用哈达包裹的,有夹在经书里的,甚至有位老阿妈把钱藏在了给女儿准备的嫁妆箱底层。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几十元钱对任何人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藏族农民完全可以将意外之财据为己有,改善自家清贫的生活。但他们义无反顾的将这些钱返还给了部队——他们心中让他们翻身做主的“救星”。

  这件事情后来成为我们家的“传家宝”。二爷在每个藏历新年都会给我们讲述这个关于廉洁的故事。他说:“藏族同胞们的这份心意,比任何财富都珍贵。”我们知道不仅仅是格桑队长,还有那些藏族同胞,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廉洁的含义,是千千万万个他们,永远定格在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之下,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一道永恒的风景。

  这份沉甸甸的教诲,如同高原上永不消融的雪水,滋养着我们家的每一个人。二爷一生克己奉公,记得小时候,他带我去菜市场,连商贩多找的一毛钱都要退回去。“做人要像雪山一样清白”,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二爷言传身教下,我们逐渐养成了“三不”家规:不贪不义之财,不取非分之利,不越规矩之界。久而久之,这种廉洁自律的意识,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现在,作为平陆运河项目JL4总监办的一员,我始终牢记这份家训。每当遇到工程收方、款项审批等关键环节,我都会想起二爷那双布满老茧却从不染尘的手。这份传承了半个世纪的家风,如今在平陆运河建设中继续发扬光大。每当看到总监办的廉洁承诺书上,同事们郑重签下的名字,我就仿佛又看见二爷欣慰的笑容,看见格桑队长在高原阳光下闪亮的眼睛。这不仅是个人品格的坚守,更是一个建设者对新时代的庄严承诺。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个老故事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习近平总书记“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号召下,平陆运河建设者们正在续写“廉洁工程”。从雪域高原到平陆运河,从格桑队长到当代建设者,变的是一代代人的面孔,不变的是那份如哈达般纯洁的品格。


推荐阅读